我們擅長商業(yè)策略與用戶體驗的完美結合。
歡迎瀏覽我們的案例。
北京時間 9 月 11 日消息,據國外媒體報道,NASA 近日發(fā)布的一段動畫顯示,北極海冰在過去 35 年間顯著減少。若這一趨勢持續(xù)下去,對氣候造成的影響將無法逆轉,全球環(huán)境將受到劇烈影響。
美國國家冰雪數據中心主任馬克(Mark Serreze)指出:“也許再過幾十年,北極海冰就會徹底消失。這些數據意味著,不久之后,北冰洋在某些季節(jié)里將會成為一片沒有冰雪覆蓋的海洋。”
有些地區(qū)的海冰會隨著季節(jié)變遷形成和消失,但北極圈中總有一定比例的海冰能夠終年不化,即所謂的“多年冰”。由美國國家冰雪數據中心收集的數據顯示,在 1984 年 1 月的第一周,北冰洋中存在時間超過四年的海冰面積尚有 310 萬平方公里。而相比之下,2019 年 1 月的第一周,該地區(qū)多年冰的面積已經縮減到了 11.6 萬平方公里。這意味著北極圈內多年冰的面積在僅僅 35 年內便急劇減少了 95%。
塞雷茲指出,如今從美國阿拉斯加的最北端放眼望去,方圓 700 公里內都沒有海冰的存在。而在往年的這個時候,離岸不遠處便能看到海冰。這充分說明北極海冰發(fā)生了多么大的變化。而這些變化將帶來嚴重的環(huán)境和文化后果,會對北極圈內居民的安全和生活造成重大威脅。當地土著的捕獵行為也會受到影響,因為他們無法在冰面上行走,北極熊和海象等生物也無法到冰面上活動。
此外,在北極的部分地區(qū),海岸侵蝕現象也變得愈發(fā)嚴重。因為一部分海岸地區(qū)是由沉積物構成的,一直靠永久凍土“粘合”在一起。如今不僅是永久凍土層受到持續(xù)上升的氣溫和水溫影響,海冰的減少也導致這些海岸地區(qū)更容易受到海浪的沖擊。阿拉斯加部分地區(qū)的海岸線每年可退后好幾米,正是因為缺少了海冰的保護導致的。
這一切都說明,氣候變化已經是板上釘釘的事實。它并不是幾十年后子孫后人解決的問題,而是已經迫在眉睫、時不我待了。否認氣候變化的人常常將冰蓋融化等現象的季節(jié)性變化當作“氣候變化并非人為、而是天意”的證據。但事實并非如此。從多年冰的變化趨勢可以看出,雖然曲線中有自然因素導致的上下起伏,這種整體變化在 NASA 發(fā)布的視頻中體現得尤為明顯。視頻中的畫面為地球最北端,周復一周、年復一年,北極海冰的面積也在隨季節(jié)變遷不斷變動、時多時少。視頻中冰蓋的顏色代表其存在時長,俄羅斯和加拿大地區(qū)的深藍色代表每年冬天形成、春天融化的新冰蓋,北極圈內的白色則代表存在時長超過四年的陳舊冰蓋,介于兩者之間的淺藍色則代表時長一年、兩年或三年的冰蓋。
可以看出,北極海冰的季節(jié)性變化始終較為一致,但一年又一年過去,白色部分變得越來越小,到最后甚至變成了一片淺藍色中一道模糊的斑紋。
除了面積不斷縮減之外,冰的質量也在不斷下滑。冰蓋厚度不斷減小,陳舊海冰也幾乎完全消失了。就在 40 年前,北冰洋上還能找到已經維持了十余年不化的冰層。而從今以后,這種情況再也不會出現了。
隨著地形的變化,“北極”的含義本身也會有所改變。隨著北極冰蓋不斷減少,可用于貿易運輸的地區(qū)也越來越多,因此北極的戰(zhàn)略和經濟意義都將不斷加強。之前由于冰層的覆蓋,我們無法從這些地區(qū)開采石油和天然氣。而如今冰層褪去,這一局面也將發(fā)生明顯轉變。
北極的冰層還能保持多久,還要取決于我們眼下采取什么行動。我們可以減緩、甚至徹底終止冰層的融化,但根據目前的溫室氣體排放水平,北極冰層大約會在 2050 年左右徹底消失。有些預測甚至比這一時間還要早,認為到了 2030 年左右,北極在某些季節(jié)里就不會有冰蓋了。
美國冰雪數據中心對北極和其它寒冷地區(qū)的研究已經持續(xù)了數十年之久,希望借此更好地預測人類的未來。在 NASA 此次發(fā)布的視頻中,北極冰蓋的急劇減少可能會令很多人震驚不已,但科學家對此的反應倒頗為“淡定”。畢竟氣候變化已經是確鑿無疑的事實,北極只是扮演了“領頭軍”的角色而已,那里的變化最先被人觀察到、也最為突出顯著。
?。?a href="http://www.nasamidwest.com">邯鄲網站建設)